
2025/06
市药检院医械领域首位博士后以优异成绩顺利出站
5月29日,市药检院组织召开医疗器械领域赵蒙恩博士的博士后出站考核答辩会。深圳技术大学康雁教授、中山大学张超教授和刘杰教授、市药检院王冰院长和刘尧总工程师担任考核专家。通过严谨的汇报、答辩,赵蒙恩博士以优秀成绩顺利通过出站考核。 赵蒙恩博士的研究课题“三维多孔复合支架的制备及其骨免疫性能研究”聚焦骨缺损临床治疗需求,旨在通过构建三维多孔结构和生物活性表面等方式来创建适合于骨组织生长的局部微环境,促进骨重塑并且减少相关炎症,为临床骨质疏松性骨折预防和治疗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考核专家组对赵蒙恩博士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突出的独立科研能力,认为其课题研究深入系统,技术路线设计科学严谨,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一致同意赵蒙恩博士通过出站考核。 赵蒙恩博士作为市药检院培养的首位医疗器械领域博士后研究人员顺利出站,是该院深入落实"强基工程"、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成果。标志着该院在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上取得了又一重要成绩,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2025/05
市药检院国家药品标准研究立项品种数再创新高
5月26日,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2025年度国家药品标准提高立项课题,市药检院在品种标准、通用技术方法等领域共获15项立项,涵盖中药、化药、生物制品及药用辅料全领域,其中品种项目数量创近年新高。 此外,市药检院还承担药典配套丛书《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25年版14个通则的编修任务,任务量较上一版大幅增长。积极参与承担《中国药典》2025年版二部、四部英文版的增修订工作。这些成果充分彰显了该院在国家药品标准体系建设中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担当。 近年来,市药检院以打造"研究型药检机构"为目标,持续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建设,系统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成果丰硕。深度参与药品监管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课题研究,承担制修订的24项标准被《中国药典》2025年版收载,16项标准被《国际药典》《欧洲药典》《德国药品法典》等国际权威药典采纳。在标准创新方面,率先起草全国首个中药数字化标准和首个实验室数智化地方标准,成功开发荧光可视化农残快检、中药多靶标识别等技术。
2025/05
市药检院主导制定的首个《德国药品法典》中药材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市药检院首次主导制定的中药材“桂枝”标准载入最新版《德国药品法典》(Deutscher Arzneimittel-Codex, DAC),并正式发布。这是该院在中药标准国际化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 该项目于2020年11月启动。期间市药检院与德国方密切协作,确定了桂枝的植物来源,建立了性状、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检查项及含量测定等方法,开展了香豆素毒性评估试验。该标准的发布,为桂枝在欧洲市场的规范化应用和国际贸易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市药检院将中药标准国际化列为战略核心,积极构建"中国经验+国际规则"的新型标准体系,承担多个中药品种的国际标准研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欧洲药典》金银花标准已于2024年1月正式实施,淫羊藿标准预计今年颁布。起草的《中药配方颗粒通则》在DAC专家讨论会上通过审议,为中药复方制剂标准进入DAC提供了技术指导,填补了西方国家在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标准制定方面的空白。 下一步,市药检院将在扎实推进当前国际标准研制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布局ISO标准、《美国药典》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体系,推动中药标准的国际化进程,助力中药走向世界。
2025/05
市药检院受邀参与2项中检院化妆品领域“1+N+N”课题
4月11日,中检院化妆品安全技术评价中心组织召开 “1+N+N” 示范课题《化妆品原料技术标准和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启动会。市药检院受邀参与了其中《化妆品原料先进制造技术应用和评价研究》和《下一代风险评估在化妆品原料中的应用研究》2个课题的研究,是参与课题最多的地方药检机构。 课题紧密围绕国家药监局 “十五五” 规划以及《支持化妆品原料若干创新新规》的要求开展,涵盖风险评估和原料两大领域共7个研究方向。市药检院参与承担的2项课题旨在探索合成生物和下一代风险评估在化妆品原料研发生产中的应用,为促进原料工艺优化、质量安全提升以及安全性评价提供创新思路与方法储备,推动我国化妆品行业与国际接轨。 近年来,市药检院在化妆品生物合成原料以及风险评估技术领域精心布局研究方向,完成2个多肽类原料的质量标准研究和7个化妆品原料的风险评估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接下来,市药检院将以此为契机,整合科研资源,发挥专业优势,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在化妆品领域的科研水平和实力,为化妆品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