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
市药检院数字化薄层色谱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近日,由市药检院自主开发的“数字化薄层色谱检测分析模型及其建立方法和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成果不仅为构建中药数字标准体系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更标志着该院"AI+检验"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 该项专利技术首次提出“相对比距值(RPf)”数学模型,解决了传统的相对比移值(Rf)在应用过程中偏差较大的问题,同时将主观评价斑点位置转化为客观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为进一步构建中药薄层色谱“无实物对照”的绿色检测的数字化标准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此外,数字化薄层色谱的颜色判别技术也已申请提交国家发明专利。 近年来,市药检院在"AI+检验"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研究成果,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推动中药质量控制转型升级。在技术研发方面,成功开发开源软件"归一DNA测序序列自拼接系统",主导制定《中药鉴别数字化技术要求》深圳市地方标准;首创的"中药数字标准"理念更被纳入国家药监局《中药监管科学》专著。在成果转化方面,自主研发的AlphaTest系列智能检验机器人已获13项国家专利,并在多家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
2025/07
市药检院承担的两个《国际药典》标准顺利通过WHO审核
近日,由市药检院承担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研究项目——头孢地尔(Cefiderocol Sulfate Tosilate)及其注射用粉末的起草/复核,顺利通过WHO专家审核并在其网站正式公示。 头孢地尔是第五代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解决抗生素耐药问题的创新药物,2019年获美国FDA批准首次上市,目前尚未收载于任何一部药典中。该项目于今年1月正式启动,在与WHO专家密切沟通及配合下,市药检院项目团队历经3个月的集中攻关,于4月高质量完成指定项目的方法起草及全部项目的复核工作。期间,王晓炜首席专家带领团队连续出席了WHO专家组 4月至6月的系列线上研讨会,针对专家意见和建议及时修订完善报告及草案,最终推动该标准按期完成。 市药检院自2010年起陆续承担《国际药典》12个品种的标准制修订任务,目前9个品种已被收载。接下来,市药检院将根据公示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标准,推动该标准顺利通过WHO专家委员会审议并收载入《国际药典》,提升我国国际药品标准制定话语权。
2025/07
市药检院助力我国首款64通道双探头掌上超声诊断仪获批注册证
近日,由市药检院完成全项注册检验的我国首款64通道双探头掌上超声诊断仪正式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标志着我国便携超声设备在高清成像与多模态扫查能力方面取得新突破。 在注册检验过程中,市药检院依据相关法规和技术要求,科学规划检测流程,优化整合实验资源,高效完成了包括通用安全测试、图像性能评估、软件功能验证及电磁兼容性(EMC)检测等关键技术项目。针对检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市药检院为企业提供了精准的技术整改方案,有效缩短了注册周期,为产品成功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未来,市药检院将持续强化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核心能力建设,优化技术服务流程,为深圳市及全国医疗器械领域前沿创新产品提供全链条、高质量的技术服务,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为推动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25/07
市药检院与深圳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顺利出站
6月24日,市药检院组织召开博士后答辩考核会。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吴剑研究员、深圳大学邵永红教授和许改霞教授、市药检院刘文亮副院长和侯建勋副院长担任考核专家。通过严谨的汇报,张欣梦博士以“优秀成绩”顺利通过出站考核。 张欣梦博士是市药检院与深圳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其研究课题“基于细胞膜仿生结构的共轭寡聚电解质探针的开发及生物成像应用”聚焦诊疗一体化领域,针对癌症诊疗中的关键问题,完善“诊断-治疗-监测”全链条过程,为癌症诊疗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考核专家组对张欣梦博士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课题研究立足学科前沿,理论体系严谨、实验设计科学,研究成果兼具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具有一定的临床转化应用潜力,一致同意张欣梦博士通过出站考核。 未来,市药检院将持续完善博士后培养机制,通过优化科研环境、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措施,着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科研人才,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